《哪吒 2》的热映不仅延续了国漫神话的票房传奇,更成为国产超高清标准突围的重要注脚。影片以技术革新为笔,将 Vivid 标准的优势转化为观众可见的视听震撼,为长期被国际标准垄断的超高清领域撕开了突破口。
国产超高清标准的突围,始于对技术垄断的破局。多年来,杜比视界等国际标准凭借封闭生态占据市场主导,从内容制作到硬件终端的全链条授权体系,让行业背负着高昂的 “技术税”。2022 年发布的 Vivid 标准体系,通过 HDR Vivid 与 Audio Vivid 的双轮驱动实现弯道超车 —— 前者支持 10000 尼特峰值亮度与 12bit 色深,动态元数据技术可逐帧优化画质;后者作为全球首个 AI 驱动的三维声标准,能精准构建空间声场,技术规格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。
《哪吒 2》的技术实践让标准突围有了具象载体。影片搭载的超写实流体渲染系统(Nezha-FRS),将单帧粒子数提升至 3 亿,火焰与水流的交互精度达 0.1mm 级,陈塘关洪水场景的渲染耗时从 72 小时 / 帧降至 18 小时 / 帧。这些突破恰与 Vivid 标准的技术特性深度契合:哪吒变身时的六臂光影、敖丙龙鳞的剔透质感,在 HDR Vivid 加持下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彩过渡,而 Audio Vivid 则让乾坤圈破空声拥有了可感知的运动轨迹,使技术优势转化为观众的直观体验。
更关键的是,影片推动了标准生态的闭环构建。制作端,《哪吒 2》采用国产粒子引擎 “玲珑” 替代进口软件,自主研发的 “天工” 工具节省 60% 工时,验证了国产技术栈的实用性;传播端,华为视频等平台通过 “HDR Vivid” 专属标识强化认知,带动《歌手 2025》《长安的荔枝》等后续作品跟进采用;硬件端,海信、TCL 等厂商的终端支持,与 AVS3 编码芯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呼应 ——2024 年国产超高清芯片出货量已达 1.2 亿颗,预计 2027 年支持自主标准的芯片渗透率将超 60%。
当然,突围之路仍需跨越障碍。大众对 Vivid 的认知度尚待提升,算力需求激增与复合型人才缺口也亟待解决。但《哪吒 2》的实践已证明,文化 IP 与技术标准的深度绑定,能产生 1+1>2 的效应。当国漫的想象力遇上自主标准的硬实力,中国超高清产业不仅能摆脱国际标准的掣肘,更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战略制高点,让 “中国标准” 成为影像领域的新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