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逐帧审判”成为常态的舆论场里,杨幂的演技曾被无数次切片、放大,引发争议。但《酱园弄》上映后,关于她的讨论却罕见地转向了角色本身——“王许梅”的立体与完整,让观众开始摘下有色眼镜,重新审视这位长期处于风口浪尖的演员。当舆论场剥离情绪化的噪音,杨幂这一路走来的努力和坎坷,也似乎逐渐被正视。
被“逐帧审判”的演员:争议的根源是什么?
杨幂的表演生涯始终伴随着一种“矛盾”:一方面,她是流量时代的赢家,手握爆款作品与顶级商业价值;另一方面,她的演技长期被置于显微镜下,一个眼神、一句台词都可能被截取为“证据”,成为大众吐槽的素材。
这种“审判”背后,是互联网环境演变以及粉圈文化对流量演员的天然攻击——当演员的星光过盛时,观众会用更挑剔的标准去衡量、去评判。而杨幂的困境更在于,她的高曝光度让这种“审判”和对演员的不信任被无限放大。例如《哈尔滨一九四四》开播时,片面截取的定帧被迅速发酵,演技争议的声音高高盖过作品以及角色呈现。
但《酱园弄》的王许梅,却打破了这一循环。
为被判死刑的詹周氏唱《十八相送》之后,没成想王许梅的“生日”突然变祭日。这段戏短短两三分钟,情绪反复叠进变化,在杨幂的演绎下,迸发出极强的生命感染力。
被宣布“死刑立即执行”之时,她先是露出无法相信的表情,很快奋起质问狱警“你不是说我不会死吗”,双手死死扒住牢门,大喊着“杀孕妇是犯法的”,直到她双手被狱警用棍子狠狠敲掉,身体被抬到空中,口中仍不停咒骂着“汉奸”“叛国贼”,四肢用力挣扎,声音嘶吼着用尽所有力气。
页码: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