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中,警匪两方并不公平,「匪」一方能轻易讲出更多超出认知又符合期待的好故事。《英雄本色》披着风衣叼着牙签的小马哥,几乎是香港电影的代名词,而吴宇森亲自客串的警长,则死板僵硬,面目可憎。
《英雄本色》(1986)
好警察如果不沾邪气,只能往超级英雄发展。《警察故事》的陈家驹,第一部里还能够抨击贪腐体制,劫持署长。再往后拍,这个体系的反对者却成了詹姆斯·邦德一样飞天遁地的超级警察。
《警察故事3:超级警察》(1992)
好在,香港电影深谙灰色地带的艺术,向来以反派的警匪一体性为最独特的一环。《重案组》《怒火·重案》直接让专业警察成为劫匪,半明半暗的暧昧空间,最棘手,最纠结,也最有故事可说。
作为暴力机器执行者的警察,是政治的晴雨表,也是身处民与官、罪与罚之间的中间角色。华语电影中,不同时间和地域带来的不同困境,直接反映在身处其中的警察形象身上。
半明半暗的黑警
说到黑警形象,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以六七十年代四大探长为原型的一系列电影,其中又以吕乐的出镜率最高。不过实话讲,都不算成功。《O记三合会档案》扮演警察阿乐的吴镇宇,让人感觉是分错了角色,吴更应该去演片中有癫邪魅力的阿豪。
页码: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