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次见她就觉得有灵性、真美,不顾质疑也要夸”,赵樱子在近期直播中再度提及孟子义,将对方的入行之路与自己的 “慧眼识珠” 绑定 —— 声称当年发布的合影被 “业内人士” 注意到,才促成孟子义加盟《一年级・毕业季》。这番说辞看似温情,却经不起行业逻辑的推敲。
作为芒果台 S 级综艺,《一年级・毕业季》的选角标准向来严苛,需经过简历筛选、试镜考核等多轮流程,绝非一张社交平台合影就能撬动资源。更关键的是,孟子义早在 2014 年便已通过《武神赵子龙》正式出道,而《一年级・毕业季》开播于 2016 年,“靠合影入行” 的说法在时间线面前不攻自破。赵樱子刻意模糊的细节,暴露了叙事的虚构性。
屡试不爽的捆绑套路:从 “迪幂孟扎” 到 “造星恩人”
这并非赵樱子首次借孟子义制造话题。2023 年《无限超越班》上,她自封 “迪幂孟扎” 捆绑四位顶流,当时孟子义便以 “发誓没打钱” 的调侃暗含疏离。短短两年间,从生硬碰瓷到塑造 “恩人” 形象,其营销策略的升级轨迹清晰可见。
这种捆绑并非偶然,而是精准的流量算计。孟子义近年凭借《陈情令》《桃花坞》等作品口碑逆转,路人缘与商业价值双升,成为内娱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。对缺乏代表作、豆瓣作品均分仅 4.3 的赵樱子而言,绑定这位 “流量富矿” 无疑是最低成本的曝光路径。此次话题登上热搜的背后,更被直指存在刻意营销痕迹。
黑红经济学的缩影:用底线兑换曝光的生存游戏
赵樱子的操作,实则是其 “黑红经济学” 的又一次实践。从 2017 年红毯假摔博眼球,到 2025 年直播爆料 “一线男友” 后又改口暗恋乌龙,她早已形成 “制造争议 — 引发热议 — 收割流量” 的固定套路。数据显示,其每次争议事件后,直播间观看量与带货点击量均会出现暴涨,此次孟子义话题亦不例外。
这种模式的本质,是用职业尊严置换商业利益。当其他艺人深耕作品时,赵樱子却将精力放在设计 “热搜钩子” 上:无论是 “迪幂孟扎” 的标签,还是 “造星恩人” 的叙事,都精准踩中舆论敏感点。但代价同样显著 —— 她的名字逐渐与 “炒作”“烂片预警” 绑定,公信力持续透支。
沉默的回应:孟子义的体面与行业的清醒
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 “感恩叙事”,孟子义方面至今未作回应,这种沉默恰是最有力的态度。回顾过往,她对赵樱子的捆绑始终保持克制,既未撕破脸皮,也未给予话题发酵的空间。这种应对方式,与其近年 “直爽不矫情” 的路人缘塑造一脉相承。
业内人士透露,两人并无深交,赵樱子口中的 “亲近” 更像是单方面叙事。观众的反应则更为直接:“又是熟悉的蹭流量配方”“下次该碰瓷哪位艺人了” 的吐槽,印证了公众对这类炒作的审美疲劳。当 “狼来了” 的戏码反复上演,最终消耗的不仅是艺人自身的口碑,更是公众对娱乐信息的信任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