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召唤,在变迁中锚定真北
2025 年 10 月 16 日,秦朔朋友圈迎来十周年。回望 2015 至 2025 这十年,秦朔用 “剥洋葱” 的比喻诠释自我认知的深化,更以笔为镜,照见一个大国的成长与阵痛。

这十年是经济巨人的崛起史。中国经济总量从不足 70 万亿元跃升至 140 万亿元,货物贸易进出口逼近 44 万亿元,硬科技在科创板星光闪耀,“卡脖子” 难题逐步破解。但光鲜数据背后是转型阵痛:房地产从巅峰滑落,P2P 黯然谢幕,民间投资占比从 65% 降至 50%,中小微企业叫苦不迭,地方债阴影难消。
时代浪潮中,新旧迭代从未停歇。十年前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,如今新能源汽车、AI 大模型分走注意力;昔日创业咖啡遍地,今朝瑞幸外卖成常态;胡润榜首富从王健林、马云换成张一鸣、钟睒睒,拼多多、理想汽车等新势力崛起海外。更深刻的变化藏在民生肌理:新出生人口从 1650 万跌至 950 万,考公考编与灵活就业成为新风向,“进步时代” 悄然转向 “韧性时代”。
国际变局同样惊心动魄。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 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 的常态,从中美贸易摩擦到新冠疫情、俄乌战争的冲击,不确定性成为时代底色。但中国企业以 “全能力” 出海,从 “借船出海” 转向 “造船远航”,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书写新篇。
于秦朔而言,这十年是坚守与自省的旅程。他带着 “记录时代温度” 的初心,专访世界名流,扎根乡村企业,保持每周 “大视野” 更新。深夜自问时,他为 “选择性忽略” 的声音愧疚,更在《真北》的启示中锚定方向 —— 价值观与奋斗动力构成的 “真北”,是动荡中的定盘星。

“大地是我师”,这是秦朔的调研信条。从王正华的 “价值观传承” 到中海万泰的 “璇玑” 装备,他见证着企业家精神的生生不息。他坚信,经济增长的核心是生产性创新,而每个勇于决策的奋斗者都是广义的企业家。
十年终了,又是凌晨。正如《猫》剧旋律响起,秦朔选择继续出发。写时代所需,为中国明天而写,这份不变的 “真北”,正是对十年召唤的最佳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