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巴巴娱乐

涉毒艺人复出不该有 “合规” 漏洞

2025-10-11
“爱一个人好难” 的旋律还在耳边回响,涉毒艺人苏永康的演唱会却已在舆论风暴中戛然而止。这场原定于中秋佳节在温州奥体中心开唱的演出,从高调官宣到紧急下架仅用数日,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公众对涉毒艺人的零容忍,更暴露出文娱领域监管的深层漏洞。
作为上世纪 90 年代的 “情歌王子”,苏永康曾凭多首金曲风靡华语乐坛,但 2002 年台北酒吧藏毒事件彻底改写其星途。4.5 颗摇头丸不仅让他身陷勒戒所,更在职业生涯刻下难以抹去的污点。即便多年后反复致歉,吸毒前科始终如影随形。令人费解的是,这样一位有明确涉毒记录的艺人,竟能悄然开启内地巡回演唱,在北京、成都等多地顺利开唱,直至温州站引发舆论地震。
事件发酵初期的剧情更显荒诞:当博主以 “违反行业规定” 举报时,龙湾区文旅部门竟以 “报批资料合规”“劣迹艺人名单无此人” 为由放行,省文旅厅也确认审批通过。这种机械的形式审查,与《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》中对涉毒艺人的抵制要求形成刺眼反差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并非孤例,涉毒艺人借 “材料合规” 钻空子的现象,正在形成侵蚀行业底线的 “破窗效应”。
公众的强烈抵制,本质是对价值底线的坚守。网友直言 “你的复出,伤害了缉毒警的付出”,道出了核心关切 —— 禁毒斗争中无数民警流血牺牲,容不得涉毒者借公众舞台牟取暴利。正如人民网尖锐指出的,允许涉毒艺人开唱,是向社会传递 “吸毒代价轻微” 的危险信号,尤其会误导青少年价值观。这种危害,远非一场演出的经济收益所能弥补。
演唱会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取消,主办方提交申请、票务平台下架项目、退票流程启动,看似及时止损,却难以平息追问。为何有明确涉毒记录的艺人能通过层层审批?所谓 “合规” 为何与社会共识严重脱节?更令人不安的是,若未被举报曝光,苏永康或许仍能继续在内地 “捞金”。这种依赖 “网友监督” 的监管模式,显然治标不治本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衔接的断裂。现行法规对涉毒艺人的限制多为行业自律条款,缺乏法律强制力;全国性劣迹艺人信息名录的缺失,让审批部门难以全面核查;跨区域监管标准不一,更给艺人钻空子留下空间。温州审批部门所谓的 “合规”,本质是监管链条断裂造成的 “假性合规”。
正如官媒所言,“光取消可不行,还要追责”。这场风波不应止于演出叫停,更需推动制度完善:建立全国统一的劣迹艺人数据库,实现司法记录与审批系统实时对接;将道德品行审查纳入审批核心环节,而非仅看材料齐全;对违规放行的审批者与主办方追究连带责任。唯有如此,才能堵住 “合规” 漏洞,让涉毒艺人复出失去生存空间。
苏永康的道歉声明未能赢得谅解,其圈内好友的力挺更遭舆论反驳。社会可以给失足者改过自新的机会,但公众人物的舞台门槛绝不能降低。这场演唱会风波应成为文娱监管的转折点:莫让 “合规” 成为涉毒艺人的通行证,更莫让公众监督成为最后的防线。守住这条底线,既是对缉毒英雄的告慰,更是对社会价值的守护。

最新文章

胡先煦:从童星到实力演员的转型之路

娱乐

 

阅读11522

从未停止的黑暗交易

娱乐

 

阅读19193

涉毒艺人复出不该有 “合规” 漏洞

明星

 

阅读15200

近日,久未公开露面的陈羽凡,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

明星

 

阅读11757

从津门少年到实力演员的成长与烦恼​

明星

 

阅读14553

冀ICP备2001503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