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说:“三片只是其中一个类型,正如你交女朋友,有些比较淫荡,有些比较纯洁,如果你是喜欢女人的话,你什么也能接受得来。如果你是喜欢电影的人,你就会接触到三片。”
进入1990年代中期,香港电影票房大不如前,恰在这时,一大堆三片却喷薄而出,仿佛为命悬一线的香港电影打了一剂强心剂。像《蜜桃成熟时》《人肉叉烧包》《郎心如铁》等,叫好又叫座,叶玉卿、叶子楣等,成为一代艳星,受到影迷追捧,挤入一线女星之列。
靠三片赚得盆满钵满的蔡澜,更来劲了。当时有些条件优越的香港女星,洁身自好,不愿意宽衣下海,对此有排斥心理,他讽刺道:
“她们的观念很怪,认为不露毛的就是艺术,就是所有演员都能拍的,这是一个社会观念问题。我用过的日本演员青山知可子,她同样觉得自己是演员,但什么都可以奉献。”
应该说,他这个观念,也确实有几分道理。毕竟,如经典名著《白鹿原》《红楼梦》也有许多不敢给孩子看的东西,性本身不可耻,就如人要吃饭睡觉,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只是,就算吃饭,不也得有个规矩不是?否则,大家一窝蜂抢着夹菜,还能好好吃顿饭吗?
三片泛滥后,免不了泥沙俱下,淫而不秽的界限,也渐渐模糊,往往成为自欺欺人的借口。当时一些电影公司,抓住观众心理,连电影情节也省了,直接一卷类似日本那样的AV录影带就往电影院送。
对此,蔡澜又拿起腔调来了,他说,“就算要偷鸡,也需要认真点,如果只是想赚回一个制作费,那就不必拍了”。
不过人家又问他,对于所谓三片,就算拍好了,看过的人也一般不会承认自己看过,属于看完即弃,那还需要认真对待吗?这时,无法自洽的蔡澜,又搬出他经典的人生观作为回答:
“我不会认真。我对人生的态度就不认真,所以我也不会认真地去拍。我对职业是认真,我对写作也认真,但我一定不会认真去拍三片。但我什么都想尝试,因为拍摄的过程相当好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