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初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,我很犹豫。很多年没拍戏了,处于一种回归家庭的状态。人啊,越待,对自己的斗志和要求就越低,特别安于现状。既有一种欲望想去拍戏,又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特别坚定。时间长了,曝光率就越来越低,机会相对来说就少。可是我的要求一直是没有降低的,现状跟自己的要求越来越有距离。接《我的姐姐》,就是因为喜欢姑妈这个角色,又赶上孩子假期,时间合适,我动心了。
看完剧本以后,我觉得,这两个孩子的命运要成立,老一辈给他们的生活基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如果姑妈和舅舅的戏不能延伸开来或者有很多映照,它也许会成为一个小青春片、小文艺片。观众一出来看到姑妈和舅舅说着蹩脚的方言、做着假惺惺的表情,两个孩子再可爱也没有人信。四川话很难学,糊弄不了。但如果方言不自信,姑妈这个角色我无法塑造。我跟制片人说,合同什么的也不用谈,你给我时间让我先准备,演不演,先看看我能不能把方言学会。
有一些电视剧,打眼一看,我不信,再一看,好假,最后一看,不可能。它有无数个瑕疵,影响你的感官。你想,我就看看吧,挺漂亮,哎呀,这个挺炫,哎哟,这个大场面,很难拍。于是观众慢慢地放弃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。生活节奏很快,没有人有很多时间坐在那儿去思考,去感受,或者是去评判。他就要直接给他的东西,冲进眼帘,不需要过脑子。现在有些戏,剧情要么过于理想,要么过于悲情,没有丰富表现一个家庭的情感和命运,不是那么真实。
页码: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