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巴巴娱乐

《将门独后》救不了内娱,但“甄嬛传式反转”能

2025-11-14
       《将门独后》的选角争议发酵到现在,有人问:“就没有一种可能,王鹤棣孟子义能演出不一样的沈娇娇和谢景行?”答案是有的——但前提是,片方要学会“重建信任”,而不是在流量和口碑之间反复横跳。         重建信任的第一步,是尊重IP的核心灵魂。沈娇娇的魅力不在于“谈恋爱”,而在于“浴火重生”:从被亲情算计、爱情背叛的草包嫡女,变成护家人、报血仇的智者。片方如果能守住“大女主复仇”的主线,哪怕选角不是书粉心中的“天选”,也能获得理解。就像《知否知否》,赵丽颖的盛明兰和原著设定有差异,但剧集守住了“女性成长”的核心,照样成为经典。
       第二步,是让演员“服务角色”,而非让角色“迁就演员”。王鹤棣的“霸气”和谢景行的“玩世不恭”有共通之处,只要弱化“霸总感”,强化“腹黑感”就能贴近角色;孟子义的“美艳”或许和沈娇娇的“清甜”有差距,但重生后的冷冽气质完全可以挖掘。演员的价值,在于用演技填补气质差,而不是让编剧为自己改剧本。
       更重要的是,片方要学会“隔离干扰”,守住创作的主动权。粉丝的建议可以参考,但不能被绑架;流量的热度可以利用,但不能被裹挟。《琅琊榜》拍摄时,胡歌的粉丝也曾担心“梅长苏太虐”,但剧组坚持按原著拍摄,最终成就了胡歌的转型之作。创作需要倾听声音,但更需要坚持初心。
       内娱从不缺“逆风翻盘”的例子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开播前,雷佳音被批“不够帅”,易烊千玺被骂“流量没演技”,但剧集靠精良的制作和演员的爆发,成为年度爆款;《御赐小仵作》没有流量明星,却凭扎实的剧情和贴合的选角,从“小成本网剧”逆袭成口碑黑马。这些案例都证明:好作品自带说服力,能打破所有预设的争议。
       《将门独后》的选角风波,其实是给内娱提了个醒:观众的“挑剔”,本质上是对好作品的期待。当行业不再把IP当“摇钱树”,不再把流量当“万能药”,而是把每一部剧都当成“作品”来打磨,信任自然会回归。到那时,选角争议会变成“良性讨论”,而不是“互相攻讦”。
现在的《将门独后》,就站在“信任重建”的十字路口。如果片方能沉下心来磨剧本、练演技,或许能复制“甄嬛传式反转”;如果继续在流量漩涡里打转,只会成为又一个“IP翻车案例”。
       内娱的救赎,从来不在某一部剧,也不在某一个演员,而在“回归创作本身”的共识里。当所有从业者都明白:流量会过时,IP会冷却,但好作品永远能被记住,信任危机的死循环,才能真正被打破。
互动话题:你期待《将门独后》的影视化吗?说说你的看法~

最新文章

42 岁孙俪美到心动!蓝色毛衣外套配短发太治愈

明星

 

阅读16382

张一山话剧舞台颠覆形象,网友:再也不是那个调皮刘星

新闻

 

阅读11066

不止是穿得美!卢昱晓的盘发与长裙,藏着演员的蜕变密码

新闻

 

阅读14728

《将门独后》救不了内娱,但“甄嬛传式反转”能

影视

 

阅读10045

不做控制狂,让孩子活成自己的巨星

明星

 

阅读16009

冀ICP备2001503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