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巴巴娱乐

王玉雯的 “发小” 说:艺术附中同学录里的社交密码

2025-08-01
         在娱乐圈的人际关系图谱里,“发小” 二字自带滤镜。当王玉雯在采访中自然地将陈星旭、张新成、刘昊然归入这一范畴时,勾勒出的画面总让观众联想到胡同里追逐打闹的童年。但回溯时间线会发现,这段被包装成 “一起长大” 的情谊,实则始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练功房 —— 一个由家长规划、专业筛选构成的特殊社交场。
         2011 年的初秋,14 岁的王玉雯拎着定制芭蕾鞋走进北舞附中校门时,身后是父母精心铺设的艺术道路。这所被业内称为 “明星预备役” 的院校,聚集着像她一样被家庭推上艺术轨道的少年。陈星旭的父母为他办理入学时,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;张新成则带着全国少儿舞蹈比赛的奖状报到,书包里装着母亲手写的作息表。这些怀揣着相似目标的孩子被编在相邻班级,每天在同一间练功房压腿、跳转,关系的起点更像是 “战友” 而非 “玩伴”。
         家长社交圈的辐射,是这段关系的隐形纽带。王玉雯母亲在家长会上认识张新成母亲后,两家常在周末组织联合集训,张新成骑车送她回家的路线,最初是家长们协商好的 “安全路线”。陈星旭父亲与王玉雯父亲因赞助学校演出相识,孩子们被安排着一起参加赛后庆功宴,胡同口小卖部的可乐,更多是家长们社交后的 “附加活动”。刘昊然则是通过英语补习班的家长群与王玉雯熟悉,那碗被反复提及的糖油饼,实则是两家母亲轮流早起准备的 “营养早餐”。
         在艺术院校的竞争环境里,同窗情谊带着微妙的张力。北舞附中的月考排名表前,总围着这几个少年的身影,王玉雯的芭蕾基训成绩常与张新成的现代舞分数形成对比。陈星旭在台词课上获得的表扬,会被王玉雯默默记在笔记本上当作追赶目标。这种 “同学” 身份的底色,在多年后合作时依然可见:拍《舍不得星星》时,张新成帮王玉雯纠正走位的语气,与当年专业课上互相纠错的口吻如出一辙;陈星旭在《东宫》片场指导她吊威亚的技巧,恍惚间仍是排练厅里的互助场景。
         相较于其他几位,张新成与王玉雯的关系确实更近一层。两家因住得近形成的 “托管关系”,让他们共享过更多课后时光 —— 张新成帮她修改过舞蹈编导作业,她替参加比赛的张新成照看家里的宠物。但即便是这种亲近,也带着清晰的时间节点:2014 年张新成考入中戏后,两人的联系频率明显下降,直到 2019 年合作才重新热络。
         当 “发小” 成为公众面前的社交话术,或许是为了在浮躁的娱乐圈里,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镀上一层温暖的柔光。但剥开滤镜会发现,那些被反复咀嚼的往事 —— 阳台递来的排骨、公交上的单词本、小卖部的收据,本质上是艺术院校同学关系的自然延伸。就像北舞附中那本泛黄的毕业纪念册里,他们给彼此的留言还带着少年人的客气:“祝你在艺考路上顺利”“期待以后在舞台上见”。这些文字比任何采访话术都更诚实:他们是见证过彼此青涩专业成长的同学,却未必是共享过整个童年的发小。

最新文章

《731》上映时间传闻不断,片方强调以官方发布为准

影视

 

阅读12479

《利剑・玫瑰》收视三连跌

影视

 

阅读16246

从千万粉丝到信任崩塌:旺仔小乔替身风波始末

娱乐

 

阅读12366

王玉雯的 “发小” 说:艺术附中同学录里的社交密码

明星

 

阅读15276

东方镜像:《凡人修仙传》如何重构古典神话精神

影视

 

阅读12936

冀ICP备20015036号-1